agilent

一张照片的故事

0
阅读(1832)

这是一个从中国田野到国际电信联盟的故事,是一个中国工程师、一个中国农民和一台仪表的故事……

2011年4月,我作为中国代表参与完成了国际电信联盟组织的天线隔离度报告起草工作。报告终审会后,参与工作的各国专家合影留念,这张合影的背景,是报告中的一张照片——名中国工人正在基站铁塔上安装天线,而这张照片,来自中国的输入文稿——《真实塔架上的天线隔离度测量》。

我的故事就从这张背景照片说起。

clip_image002

1 国际电信联盟ITU-R-WP5D天线隔离度报告终审会合影,右一为本文作者

为了给国内的移动通信设施共建共享提供技术支撑,同时配合国际电信联盟的研究项目,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ST4特别工作组决定在2010年7月组织一次真实钢塔上的天线隔离度测量实验,场景定在河北唐山郊外的一个移动通信钢塔上。ST4组派出了研究人员,我是其中之一。合作单位派出了有经验的工人师傅,徐师傅是其中之一。

实验需要一台矢量网络分析仪,我们实验室有几台安捷伦PNA矢量网络分析仪,精度很好,但是考虑到外场条件,显然需要更便携的仪表。而这种便携式仪表,恰恰是我们计量实验室所缺乏的。联系了安捷伦的文魁先生,他很热情地帮我们协调了一台安捷伦 N9923A便携式矢量网络分析仪,坚固小巧、精准可靠,恰如所需。

早上10点就开始实验了,徐师傅爬上了40米高的钢塔平台,将设备用滑轮吊上了平台,并为我挂好了保险带,然后我就开始沿着窄窄的梯子向上爬,看着徐师傅爬的挺利索,自己却有点吃力,向下一看,还有点恐高。终于爬到平台的入口,一双有力的大手伸了过来,一下子把我拉了上来,是徐师傅。

开始工作了,平台上开始安装设备。其中最危险的是天线安装,在操作时徐师傅挂了保险带,整个人都悬在平台的外面操作,起风了,整个平台轻微地摇晃,我为徐师傅拍下了这张珍贵的工作照。

clip_image004

照片2 徐师傅的工作照(照片1合影中的背景图片)

天线安装好了,我问他操作时怕不怕,徐师傅大笑着说:“怕啥子来,每天都干这活计,都习惯喽,哈哈”。他的乐观感染了我,使我平静下来,能够安心工作。

在试验中调整天线的高度,我拿着激光测距仪,徐师傅去调整天线。

我:“二点一米,再向下一点点到两米!”刺啦——,这是金属件摩擦的尖锐声音。

徐师傅:“好!再测一下,到了吗?”。

我:“好了,差不多了!”

徐师傅:“不能差不多,要准确!我再看一下两个天线对齐了没有。”说着又探出身去,眯着眼睛去瞧铅垂线。我觉得他对实验准确的要求,要比我严格,三人行,必有我师啊!

就这样一直干到了中午,大家都饿了,同事买了包子,用滑轮给我们吊上来。边吃边聊,聊天中得知徐师傅来自四川广安农村,有两个孩子,他说他一年都没有回过家了,他说:“我出来打工,供两个娃儿念书嘛!挣点钱,媳妇在家种田,也有个用度。你给我们讲讲那个安捷伦仪器的道理,我回家可以讲给娃儿听,让他们长长科学知识。” 说到这里,我看他的眼中有点伤感,应该是想起远方的孩子了吧。

我用尽量通俗的语言和徐师傅讲起这台仪表的原理和操作,徐师傅听的很认真,不时提出问题,在他看来,这台精巧的仪表,就是科学的象征,格外珍贵。

徐师傅要自己试着操作一下,我很高兴,手把手地教他。我看他的眼中充满慈爱,他小心翼翼的摩挲着仪表的按键,就像抚摸孩子的面颊。徐师傅很聪明,很快学会了基本的操作,他高兴的连连说:“这小东西好精巧,方便好用!”,他还自己用手机拍了仪表的照片,说:“回家要教给娃儿!”。我渐渐的理解他了,他对科学知识的渴求,包含着对下一代的爱与期盼。

傍晚天气有点阴沉起来,我们完成了实验,远处也传来了隐隐雷声,估计雷雨很快就要过来了。徐师傅对我说:“你们下吧,雷电来了在塔上不安全!”我迟疑了一下,徐师傅又着急起来:“莫要罗嗦啦,我在上面给你拉着保险带!你们有科学知识是国家的人才,要保证你们的安全!”。然后又帮我检查了保险带,待我下来后,已经飘起了小雨,我知道梯子肯定很滑了,担心徐师傅,好在他真的很熟练,很快就下了钢塔,我们悬着的心才落下来。

实验顺利完成,至此别过,又是两年。在这次实验的基础上,我们在多天线干扰分析、垂直隔离度公式证明、散射体对隔离度影响的仿真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这些成果获得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成为国际电信联盟M.2244天线隔离度报告的关键内容。我想这些成果,不仅仅属于我们专业研究团队,更属于千千万万个像徐师傅那样的中国普通劳动者。

我想我们正在赶上世界科学前进的步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先进的仪器工具,工具不仅仅是工具,我们将人类历史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等等,正彰显了工具对文明发展的决定性影响。我们这个民族要生存,就一定要掌握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就一定需要现代化的科学仪器。这个道理,我懂得,我想徐师傅也懂得——尽管他说的很质朴:“让娃儿们长长科学知识”。他凝视那仪表的目光,正如一个农民凝视犁,正如一个军人凝视剑。他的期望正如我的期望,我想这是一种共识。

我还会时常想起徐师傅抚摸仪表按键时希冀的目光。在他看来,那台仪表,可能承载了他对下一代人的期盼。他的期盼,饱含着我们这个古老农耕民族对于现代科学与知识的渴求,有这样发自内心的渴求,这个民族前进的步伐就是不可阻挡的。

作者: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计量中心 周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