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ilent

如何玩手机更省电 - 给您只一招(微信的心跳)转载

0
阅读(3588)
前言:我有位朋友,对手机颇有研究。
无论是当年的功能品牌机,还是山寨机,到现在的智能机,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说起来都如数家珍。最新,他利用新的测试手段,精确测试了手机的各种模式下的耗电情况,并给出了一系列的延长手机电池工作寿命的使用建议,并把这些建议写在了他的博客里。进入他的准许,我这里转载其中的一篇:《微信的心跳》。如果大家对更多的省电绝招感兴趣,可以亲自访问他的博客:

http://bbs.ednchina.com/BLOG_baohua.lv_2002148.HTM

微信的心跳


它一定不陌生吧?它就是微信,可能你每天、甚至现在你正在使用微信,而且全国有3亿人和你一起在用微信。那微信究竟是一款什么样的软件,为什么会得到这么多人的支持?

 
网上是这样介绍微信的:
微信是一种更快速的即时通讯工具,具有零资费、跨平台沟通、显示实时输入状态等功能,与传统的短信沟通方式相比,更灵活、智能,且节省资费。

针对图片、语音和视频优化,1M可发约1000条文字信息,1000秒语音信息,约1分钟视频信息;微信有着精心设计过的通信协议,在后台运行时仅消耗极少流量,一个月消耗约1.7M流量。建议退出时选择后台运行,以保证及时收到微信消息。微信后台运行消耗极少流量,约2.4K/小时,最多不超过3M/月。

正因为它的免费、即时的功能,才会有这么多的人支持它、使用它!

但最近冒出来一条新闻说微信要开始收费,而且还传闻有以下三种收费方案:

v 
与短信相似,收费标准为信息5/条,语音1/;


v 
每月10元可不限量发送微信,流量则是1M1;


v 
每月收费25元。


看到这则有鼻子有眼的新闻,我先是困惑,后是好奇——为什么要收费?谁要收费?收的是什么费?


      微信是通过数据业务将文字、图片、语音或视频等内容传输出去的,因此,只要通过WIFI或者数据包月就可以实现完全的免费。因此,只要软件开发商如腾讯不收取软件费用,理论上用户就没有理由支付任何的费用。


    然而,移动通信网络中由于用户众多、资源稀缺,每个用户都是动态占用资源,比如IP地址以及无线信道。为了实现即时通讯,微信软件采用向移动通讯网络周期性的发送资源分配请求,即使后台运行,也保持在线状态。这种机制也称作为“心跳机制”。



 最早的心跳机制用于服务器的安全备份机制,是为了防止服务器死机,而在服务器之间采用专用的端口和线路,周期性传送简短的信息,心跳就是形象的比喻。一旦收不到对方的心跳信息,服务器可以接管对方的业务,避免业务的停滞。为了业务的顺畅进行,服务器发送的心跳信息可以非常频密。


这种机制被手机上的互联网应用所借用,无论是Android的原生应用,还是QQ、微博和微信,都采用了这种心跳机制,也就是终端定时向应用服务器发送简短的信息。诸如旧版QQ的心跳周期为30秒,新版QQ3分钟,微信为5分钟,Google原生应用为28分钟左右。而手机每次发送心跳包,都需要移动通信网络为用户分配资源,分配的过程体现在信令的发送和接收上。一次心跳包的发送过程,牵涉的信令多达几十条。这些网络资源分配的信令信息运营商是不能进行收费的,就好比手机拨电话没有接通的时候,也是很多信令信息的交互而用户不用付费。


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晓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道出了微信业务给运营商带来的压力,称微信仅为中国移动带了10%的移动数据流量,却占用其60%的信令资源。这也被外界理解为向微信收费的直接原因。


现在我们终于明白了,中国移动等运营商为什么说要收取微信的费用?收发微信的内容如图片、语音或视频等的数据流量费用,这个已经收取了(只是算在我们包月数据流量套餐里面),还要收取微信的“心跳”费用!


其实运营商也不想一想,没有这种“心跳”,哪里后面的数据流量的收费啊?


当然,微信等创新的交流软件平台,的确是影响了运营商的短信、彩信甚至通话等收入,但这是历史发展的趋势,谁也无法阻挡。


不管收不收费,这种“心跳”还意味着每天你的手机将被从待机省电状态唤醒近300次,每次相当于打一个几秒钟的电话。粗略测算,一般的Android手机每天有超过15-20%的电量被消耗在发送过度频繁的心跳上。



 


为了延长手机的待机时间,建议如果长时间不用的话,还是连后台运行也关闭吧。参见博文“即用即启”。

好的,如果您想知道更多的省点方法, 即刻点击:

http://bbs.ednchina.com/BLOG_baohua.lv_20021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