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adoxfx

【原创】TI C2833x介绍---(1)框架介绍

0
阅读(2303)

最近ARM芯片比较火,但是TI C2000做为数字控制专用的DSC,一方面是集成了大量的外设,应用起来十分方便,其次是性能强劲,此外呢上手也相对容易,最后看看它在国产变频器中的广泛应用,就知道它的潜力了。

前面六次讲了TI最小系统板的制作。虽然这个片子已经用了3年了,但是做电机控制主要用的还是EPWM、ADC、SCI这些外设,其余的外设如DMA、CAN等还没有很深入的研究过。这几个月开始有时间了,于是准备把各个模块都仔细研究研究,弄上程序跑跑,以便充分利用它们的强大功能。这会是个很长的连载了;因为目前的中文资料还不是太多,在此就当是为大家做点小贡献了。参考了TI网站上的一些培训课程的提纲,在此我列出来可以写的大概包括硬件架构的简介、系统复位、初始化、外设介绍、通信等等;如果后面还有精力,也希望分享一些关于BIOS的内容。

       C2000里面最强的是C2834x,但是因为主频达到300MHz,没有QFP这种可以手工焊接的封装,所以一直还没能入手体验一把;还是以现成的C2833x来讲吧。其应用领域包括:

  • 机器人
  • 工业自动化
  • 海量存储设备
  • 照明设备
  • 光网络
  • 电源
  • 其它需要在单颗芯片上实现高性能控制的应用(当然多颗协同工作会更强大了)

为了说明为什么DSP的性能这么强劲,首先提几个关键词:

1.32位:32位是当今高性能控制芯片的主流了,C2833x使用了改进的Harvard总线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

  • 程序读总线:22bit地址线,32bit数据线
  • 数据读总线:32bit地址线,32bit数据线
  • 数序写总线:32bit地址线,32bit数据线

F28x总线结构

简要介绍一下:Harvard结构是指程序和数据空间独立的体系结构, 目的是为了减轻程序运行时的访存瓶颈;而传统的“冯·诺依曼”结构中,指令和数据共享同一总线,使得信息流的传输成为限制计算机性能的瓶颈,影响了数据处理速度的提高;在典型情况下,完成一条指令需要3个步骤,即:取指令、指令译码和执行指令。举例说明Harvard结构的优势:例如最常见的卷积运算中, 一条指令同时取两个操作数, 在流水线处理时, 同时还有一个取指操作, 如果程序和数据通过一条总线访问, 取指和取数必会产生冲突, 而这对大运算量的循环的执行效率是很不利的。哈佛结构能基本上解决取指和取数的冲突问题。C28x可以在一个指令周期内完成取指令、读数据与写数据的操作,所有的外设与存储都连接在存储总线上,并且将优先考虑内存的访问。

       介绍的背景知识有点多,希望可以尽量达到解释清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