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adoxfx

【原创】TI C2833x介绍---ePWM(1)

0
阅读(3361)

通常我们用的电压源型逆变器,是通过IGBT、MOSFET等开关管的切换,用单极性或者双极性的脉冲波形来模拟正弦波,如图所示:

这里的基本原则是等面积,即冲量不变的原理。在逆变器直流母线电压固定的情况下,脉冲波的幅值已经确定,使用改变占空比的方法,即对应改变输出基波的幅值。最常用的载波PWM的基本原理,一般都是三角形载波和调制波波形,如正弦波、马鞍波等进行比较,在相交点产生开关状态的切换。三角载波的频率一般在kHz基波,相当于时间域里的一个函数,一般用硬件电路来实现才能保证较好的精度和时域特性。

在TI C2000及类似的电机控制用的DSP出现之前,通常的DSP并不含有专门的PWM产生电路,此时载波的产生以及和调制波的比较工作一般由模拟电路、专门的PWM芯片或者CPLD/FPGA/ASIC/ASSP来实现;由模拟电路搭建的速度很高,但是存在温度漂移等问题;专用的PWM芯片一般只有2路左右的输出,若要控制一个三相逆变器需要多片配合,CPLD/FPGA相对灵活,但是在对成本敏感的系统中仍是不小的开支,ASIC/ASSP则在大公司的产品中才可能采用。TI的C2000系列带有至少12路的PWM输出,并且PWM是专用的外设,其输出PWM等功能并不需要消耗CPU资源,因此极大地方便了系统的设计。

从2407、2812到28335,PWM外设也从事件管理器EV演变到增强的PWM模块,即ePWM。EV中的六路PWM采用同一个载波,且实际只有三个独立,三个互补的输出;而在ePWM中,每个PWM管脚都可以独立地进行配置,当然也可以在同步状态下运行,增强了设计的灵活性。下面是ePWM的一个简要框图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