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思卡尔Vybrid控制器解决方案
0赞
2012年3月26日—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DESIGN West 2012)讯—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NYSE: FSL)日前宣布了Vybrid 控制器解决方案的最新产品组合,其设计旨在极大地简化具有丰富人机接口(HMI)和连接、以及确定性实时控制和响应功能的应用的开发。Vybrid器件在一个独特的非对称式多处理架构平台上构建,充分发挥了飞思卡尔在微控制器开发及多核设计领域的领导者优势。最新的Vybrid控制器解决方案,加之Kinetis 微控制器和i.MX应用处理器,都为飞思卡尔基于ARM 32位架构的解决方案提供了无以伦比的广度。
Vybrid器件非常适合包括建筑/家庭自动化和控制在内的应用;工业自动化;销售网点系统;患者监护仪等医疗设备;包括电表和数据集中器在内的智能能源设备;以及其它各种设备等。它们也非常适合多种低功率和时序关键有线及无线网络通信协议,如 IEEE 1588、Smart Energy 2.0、低功率WiFi 、Bluetooth Low Energy 和电力线通信以及其它专有接口。
飞思卡尔高级副总裁兼汽车、工业与多市场解决方案部总经理Reza Kazerounian表示:“我们推出新型Vybrid控制器解决方案来应对,应用中不断增加的高级用户接口所带来的挑战,而过去我们所关注的是这些应用的实时控制性。有了Vybrid平台,飞思卡尔便能超越芯片而提供完整的软件 — 硬件解决方案,使客户在开发丰富的实时应用系统时更为便捷和快速。”
单独器件实现丰富的实时应用
传统的工业系统通常需要多种器件来提供图形显示和实时控制功能。而一个单独的Vybrid器件通过其非对称式多处理架构便能满足人机接口(HMI)和实时控制需求,降低了系统材料的成本和复杂性。第一批Vybrid器件,即VF系列,高度集成了节能的ARM® Cortex™-A5和 Cortex™-M4核心,以便分别管理高级别操作系统(为满足HMI、连接和计算需求)和实时域(为执行安全可靠的实时功能)。Vybrid控制器解决方案利用同硬件紧密结合的软件环境,从而实现了两个操作系统(如Linux 和Freescale MQX™)间的同步通信。
VF系列的硬件实施允许开发者简单而高效地应用ARM Cortex-A5和Cortex-M4核心可用的大型代码生态系统。与目前市场上的其它实时处理解决方案相比,这种易用性使Vybrid控制器解决方案成为需要确定的动作的工业应用理想之选。
Linley Group高级分析师兼Microprocessor Report高级编辑Tom R. Halfhill说:“非对称式多核系统非常适合需要实时控制及直观用户界面的嵌入式应用,如工厂自动化、医疗设备和家用电器。飞思卡尔的Vybrid控制器解决方案是ARM Big.Little战略的一个新的转折。它们集成了Cortex-A5应用核心与Cortex-M4微处理器核心,并为实时控制、通信及用户界面添加了新特性。虚拟硬件模型可加快软件开发,改进设计项目中最耗费时间的过程。Vybrid器件还可以降低产品的材料开支并缩短设计周期。”
VF系列特性
Vybrid平台支持两种ARM核心,并利用飞思卡尔在极端集成领域的专业技术,提供一系列特性和连接选择,包括:
• 最高支持1.5 MB片上SRAM,具有错误校正码(ECC)
• 具有ECC的DDR3/LPDDR2控制器
• 具有双重数据速率功能和芯片内执行(XIP)的双重四线SPI
• 具有ECC的NAND的闪存控制器
• 带L2交换机的双以太网控制器
• 带集成高速PHY的双USB 2.0 OTG
• 带视频/摄像头接口的双显示控制器
• 实时I/O子系统,包括脉冲宽度调制(PWM)、双模拟到数字转换器(ADC)和双数字到模拟转换器(DAC)
• OpenVG图形处理单元(GPU)
• 多重音频接口
• 带有密码算法加速和防篡改检测的安全开机
Vybrid VF系列器件也加入飞思卡尔的产品长期供货计划,保障至少在10年内供货。欲了解条款和条件以及上市产品清单,请访问freescale.com/productlongevity。
综合系统解决方案
Vybrid控制器解决方案由一组强大的飞思卡尔套件支持,包括基于Eclipse™的 CodeWarrior集成开发环境(IDE)、Processor Expert软件、Freescale MQX软件解决方案、PEG GUI 开发工具以及面向快速原型机设计的塔式系统模块开发平台。另外诸多ARM生态系统也支持Vybrid器件,包括Green Hills MULTI™ IDE和INTEGRITY™运行时软件。飞思卡尔与第三方支持的结合为快速设计提供了一条便捷之路,而且减少了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本文转自电子工程世界:http://news.eeworld.com.cn/mcu/2012/0327/article_8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