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lnutcy

老虎独揽任务,狮子领导项目 (转)

0
阅读(1994)

Thomas

--------------------------------------------------------------------------------
叶志华,即George,1963年生人。27岁拿下上海交通大学的工学博士学位,步入职场迄今16个年头。言及自己的职业生涯,George自认是大器晚成,“智商是有方向的。前八年我没有将自己不错的头脑用对地方,走对方向。”George把职场上的聪明人定义为老虎和狮子两类,前者思维中以Mission为单位,业务钻研能力很强但喜好一个人把难题扛到底;后者思维中以Project为单位,更擅长团队的领导力。这个比喻让我想起了以前在研究所工作时遇到的现象,我看到很多研究员都是学校模式培养出的人才,一毕业就来到了竞争氛围和校园环境相似的科研单位,很多人做老虎做到了退休。
 
如果继续做“老虎”,他们会都离开团队
George初入职场的前八年也是“老虎”:“我那时候总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拿个交大最难学的工学博士都很轻松。一开始在一个日本的合资企业做项目研发,上手也很快,一个星期的工作往往一天就可以完成。领导着意把我往攻关领域发展,我当时也只满足于做老虎,除了技术外很少想到其他的,有点儿独来独往。”
 
高智商并没有给当时的George以顿悟,这样的境况持续了好几年。直到有一天他觉得经手的项目太小,想找一些1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来做,就加入了IBM。“瞧,所谓之Smartness并没有给我带来什么职场的历练和智慧,就连离职也是出于纯技术的角度。如果我没有一些野心的话,也许我还留在那里。”
 
进入IBM,George很快发现自己原有的一套做项目的方法行不通。“我一进IBM就是做项目经理,一开始我还沿袭着之前的‘老虎式’工作模式:把项目里最难做的那部分一肩挑了。这样就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每天我独自加班到很晚,小组里的其他人却都准点回家了,我做得很累,组员似乎也没有很高的工作热情。项目也就是将将完成的状态,不好也不坏。我就很郁闷,攻关部分都由我来搞了,组员没有出太大力也取得了团队荣誉,为什么我的组员还是不满意的样子?好几个都陆续离开了我的团队,很明显这就暗示我不是一个好的Leader。”
 
对George而言,老虎变狮子的职场智慧是他在IBM的巨大收获,给他的职场生涯带来了难以估量的帮助。“这是一个我感到困惑的阶段,以前屡试不爽的模式在这里行不通,孤胆英雄式的工作模式在一个更有挑战性的大项目面前没有用武之地。个人英雄主义无法开创大场面。意识到了这一点,就发动每个组员为项目做出贡献,去了解他们,为他们树立愿景、使他们因任务的完成有成就感等等。”对于大多数职场精英而言,转变意识到正确的路径上,是最大的职场智慧。后续的执行其实容易得多。
 
为什么聪明人容易成为老虎?
为什么Smart的George对这样一个管理学、职场上谈了许久的团队合作后知后觉?也许原因出在高智商人士固有的心理状况上。
与其说高智商给人在生活、工作中带来困扰,还不如说高智商人士长期的自我感觉良好所形成的略带清高的性格给生活、工作带来了麻烦。
 
高智商的职场人通常自认能独立搞定一切,不太需要求人,所以他们也不是很注重平时的人际关系搭建。George很郁闷地说起当年朋友们对他的评价——“有事有人,没事没人”(上海话),“他们平时遇着什么难事了,会来找我帮忙,不然就不太记起来我。‘你不是能办事吗?行,那我们只找你办事好了’。前八年对于我来说,工作就是生活。每天都扑在上面,几乎不太理会工作以外的人和事。一些朋友之间的应酬聚会我很反感,吃吃饭、打打牌,多浪费时间呀。所以我有一段时间显得挺不合群,这样的状态也延续到工作中,和团队伙伴们关系一般。现在想想有些可怕。”商业沟通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中国职场,沟通是不分形式的。不少看似废棋的交流其实是一种软能力。
 
Smart的人通常是个效率至上者,就像一个精细的围棋手一样,希望自己的每一手都落在最有效率的点位,不想走出废棋。我问George做Leader时为什么不太能相信自己的属下,一定要亲力亲为?“看得出来,有些人比较Junior,做事情时不能很快上手。哈哈,不像自己当初那样快。不过我现在是知道了,从一个团队的长期建设来说,我应该花时间和成本培养他、引导他。当时我考虑的是项目本身的完成情况而非团队建设,我会把他的活揽过来,让他绕过去做下面的事。这样效率至上的理念也伴随了我好几年,现在想想非常短视。”
 
“那你为什么离开研究所呢?”采访结束时George突然反问了一句,“我不太聪明吧,在研究所做绵羊,要被他们吃掉的!”我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