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莫

从郭德纲采访谈到我对数电改革的一些看法

1
阅读(16570)

前“非著名相声”现在已经修炼成“一代宗师”郭德纲老师在最近接受采访的时候说:“武术散打比赛为什么没业余选手?因为怕死。但没练过基本功为什么能去说相声?好骗!”其实以前郭德纲老师已经多次表示过对相声这一行的看法,就是看起来不难但实际难度很大。“你也会说话我也会说话,但是为什么你要花钱来听我说话?”说明了相声其实是很难的。但正是由于一个正常的成年人都会说话,所以好多人也就以为能够吃上说相声这碗饭。于是这一行就非常容易“鱼龙混杂”,不乏浑水摸鱼之人。

当然,像相声这么极端的例子还是比较少的。很多行业呢其实还是有一些门槛的,但也都存在着无法像“武术散打比赛”那样立竿见影的就比出效果来了。于是就有很多“摸鱼”的空间存在了。

具体到我今天要说这内容,其实高校的教学尤其是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教改就是一个存在“摸鱼”可能性的地方(相较于科学研究/发表论文而言)。科学研究,如果是严格把关的话,指标做到了就是做到了,没做到就是没做到。而发表论文尤其是发表高水平论文,则一般要经过比较严格同行评议。但专业基础课程由于本身所讲授的知识是本学科经过多年沉淀下来的知识,其教材、知识体系、教学方式已经经过多年的打磨。相对而言比较成熟和稳定。一个没有搞过这方面研究的高校教师,经过所谓的“助教培训”过程,跟着“老教师”们听几次课也就会照本宣科了。

而教改就更容易“摸鱼”了,因为改革总是需要“创新”和“试错”的嘛。而形式上的创新总是容易做到的,正如那些形形色色的“创新相声”一样。外面加个“壳子”搞点噱头,内容还是那些内容、考核方式还是那些方式。学生拿块板子在github上去down了一堆代码,瞎捷豹乱调一气以后板子上灯闪了。看起来热热闹闹,但实质问题一点没解决。面试的时候一问细节全懵逼的,只是说网上下了个代码调了好久终于通了,好爽好有成就感。这些东西造成的后果,作为初学者的本科学生是体会不到的,作为外行的教学行政管理部门是检查不了的。唯一有一点制约的就是专家检查,但也主要是检查是否完成了改革。目前的教学专家普遍存在年龄偏大、脱离技术一线太久的问题,由于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过快其实只能勉强算一个“大同行”了。教学专家的检查与验收实际上也起不到考核的作用。

前面罗里吧嗦的说了这么多,其实要表达的意思也很明确了,但是不能直接说。接下来直接点题,言归正传的说说我为什么反对在非计算机专业实施与计算机组成相结合的数电改革。

1.    课程体系不合适。之前大家看到我讲的CS大法好中提到,计算机专业正在掀起一场“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的改革。大家可以看一下计算机专业是计划用多少门课程才能培养出学生设计计算机的能力:http://blog.chinaaet.com/molf/p/5100051577。而有些一辈子没怎么做过计算机系统设计方向科研的老师,妄想在缺乏先修和后续课程的基础上用数电一门课就从逻辑设计讲到计算机系统(顺带还讲点总线和接口)?在目前专业分类、课程体系没有大概的情况下,按这种模式去搞数电改革将由于缺乏先修和后续课程的配套而沦为镜花水月。最后热闹一过,又是一地鸡毛。

2.    培养目标不合适。我在之前的CS大法好中已经讨论。对于非计算机类的工科学生而言,计算机技术是一种工具。具体到电子系统整机类(通信、电子、自动化、仪器等专业)和集成电路设计类(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微电子、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专业,计算机系统/微处理器是一种“超级元器件”。是在系统设计的过程中要被嵌入到自己所在专业的具体设备中,去承载具体功能、实现目标算法的。学习计算机技术的目的是使用而非设计。且不说没有那么多课时来支撑这一套知识的学习,具体到以后的工作和科研中使用的角度和理解的方式也不一样。

3.    冲击现有工科非计算机专业中计算机基础教学,造成学生能力的进一步削弱。以电子系统整机类为例,信号、电路、计算机是三个专门的基础知识。学生学习了这三个门类的基础知识以后是为了以后学习如何分析与实现专门的整机设备服务的。而要用数电课程去承载计算机系统基础,既讲不透又学部明白。反而过来又对计算机类课程造成一定冲击。这些重叠的内容是讲还是不讲,讲了重复不讲深度又不够。

归根结底,之所以会有很多老师热衷于这套方案,除了我之前分析那些愿意外最根本的一条还是郭老师常说的:“因为你不会啊!”

那么我认为的理想的数电改革方案是什么?已经酝酿成了,即将揭晓!

 

最后埋个彩蛋,郭德纲接受采访,其实说得很有道理:http://www.cjrbapp.cjn.cn/p/41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