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晨

创新已到了关键时刻,需5~10年跨越这个坎

0
阅读(4397)

    在过去我接触的各类竞赛中,中国大陆与其他地区和国家之间无论是技术上还是创意上都存在着一些差距。Xilinx大学计划大中华区经理谢凯年博士认为在本届比赛中基本上看不到海内外的差异,他表示:“随着信息更新速度的加快,学术界与工业界的距离以及国内外先进技术水平的距离都已经拉近,其实开源比赛也是在做这件事情,这也是我2006年来到Xilinx的使命之一。我很欣慰地看到,在此次比赛中,大陆代表队的平均水平与新加坡、台湾基本一样。”

    我国自顶而下的科研体制(即举国科研体制)是有一定作用的,可以给本来很开放、很随意的设计注入很主流的高技术,这也是我们一个特色,可以培养很优秀的人,但是创新性有所欠缺。而国外更多的是开放性的思维,其中的技术不一定很深奥。通过这几年的推动,我们也逐渐具备了创新性。谢凯年博士说:“现在中国教育界已经是闻风而动了,只要国外有好的想法,我们就能做出来,有很强的执行力。我们的创新已经到了一个坎,再往前跨一步可能还需要5~10年的时间。”

    现在只要是竞赛都要冠上“创新”,每个人对创新都有自己的定义,谢凯年博士给出了他的答案:“创新就是没有边界,没有束缚,不要有国界,不要有题目,不要有本科生和博士生的区别,不要有好学校和坏学校的区别。开源大赛就具备特质,在今后几年尤其应该在教育界推广这个特质,只有从大一开始就把这个精神植入学生心里,才能敢想敢做,实现创新。”

   对于中国“智”造,谢凯年强调:“我觉得还是要落实到‘造’上,用英语说就是just do it,‘造’很关键,有想法就要做出来。中国是个制造业大国,所有东西都是有形的,这是我们最大的强项。跟印度还不一样,他们的软件+服务是无形的,拿出来没有东西。东西是造出来的,因此,开源软件固然是很好,但是开源硬件也不能少,一定要在中国扎根,变成最领先的,这样才能把‘造’字体现出来,前面是‘制’还是‘智’,我们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