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可控硅可看作为“双向闸流管”,因为它能
双向导通。对标准的双向可控硅,电流能沿任一方向
在主端子MT1 和MT2 间流动,用MT1 和门极端子间
的微小信号电流触发。
导通
和闸流管不同,双向可控硅可以用门极和MT1 间的正向或负向电流触发。(VGT,IGT 和IL 的选择原则和闸流管相同,见规则1)因而能在四个“象限”触发,如图4 所示。
在负载电流过零时,门极用直流或单极脉冲触发,优先采用负的门极电流,理由如下。若运行在3+
象限,由于双向可控硅的内部结构,门极离主载流区域较远,导致下列后果:
1. 高IGT -> 需要高峰值IG。
2. 由IG 触发到负载电流开始流动,两者之间迟后时间较长 –> 要求IG 维持较长时间。
3. 低得多的dIT/dt 承受能力 —> 若控制负载具有高dI/dt 值(例如白炽灯的冷灯丝),门极可能发生强烈退化。
4. 高IL 值(1-工况亦如此)—>对于很小的负载,若在电源半周起始点导通,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的
IG,才能让负载电流达到较高的IL。
在标准的AC 相位控制电路中,如灯具调光器和家用电器转速控制,门极和MT2 的极性始终不变。这
表明,工况总是在1+和3-象限,这里双向可控硅的切换参数相同。这导致对称的双向可控硅切换,门极此
时最灵敏。说明:以1+,1-,3- 和3+标志四个触发象限,完全是为了简便,例如用1+取代“MT2+,G+”等等。这是从双向可控硅的V/I 特性图导出的代号。正的MT2相应正电流进入MT2,相反也是(见图5)。实际上,工况只能存在1 和3 象限中。上标+和-分别表示门极输入或输出电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