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PI扫盲——D-PHY v1.2相对于v1.1的新特性(HS-Deskew)
1赞
发表于 2019/7/4 17:29:30
阅读(2420)
评论(3)
目录篇地址:http://blog.chinaaet.com/justlxy/p/5100052503
MIPI D-PHY v1.2相对于之前介绍的v1.1变化不大,主要是速率从1.5Gbps/Lane提升到了2.5Gbps/Lane,同时新增了Calibration功能,用于HS-Deskew。
D-PHY v1.2的Architecture如下图所示,其中红色框框圈出来的便是新增加的HS-Deskew功能:
HS-Deskew主要用于消除时钟和数据Lane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位差。Spec规定当速率大于1.5Gbps时,Rx必须先通过Tx发送的deskew burst完成初始化,才能进行数据接收。如果速率低于或等于1.5Gbps时,HS-Deskew是可选的。一旦链路的速率发生了变化,并且变化之后的速率大于1.5Gbps,则必须重新进行HS-Deskew操作。此外,还可以进行周期性的deskew,当然这也是可选的。也可以选择,每次从ULPS状态切换成HS状态时,都进行deskew操作。
Skew calibration操作如下图所示,其中010101011010……数据至少持续2^15UI(初始化时)或者2^10UI(周期性deskew)。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DPHY个版本的详细对比如下:
时序是一样的,唯一的区别就是本文介绍的HS-Deskew特性。不过某些支持v1.2的设备,可能会在速率低于1.5Gbps的情况下,仍然可以选择输出HS-Deskew。
这种情况下,接收端需要忽略HS-Deskew Sequence。
博主,你好,请问mipi-1.1和1.2版本时序上有什么差异?
写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