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莫

从读书做官到读书投资——中国高等教育的变迁

0
阅读(22807)

上大学“做官”的时代:1977年小平同志提出恢复高考。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那段日子里,大学生无疑是天之骄子。大部分毕业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了国家机关或事业单位(那时候的事业单位也多,连邮电局也算是事业单位)。进入这些单位,按中国传统的说法就是吃上了皇粮,吃财政饭。在那个时代,大学生走到哪个单位都是受欢迎的,也是很容易高升的。我一位同学的母亲曾经和我聊过:当年的大学生,不管是什么专业的,只要学习成绩不错,又入了党,还是很容易就进入干部队伍的。当年我要不是老想着搞专业,估计现在也是厅局级了。(当然,这位阿姨现在其实也已经成为铁路领域的专家,据说每年就在全国飞来飞去的验收项目。)那个时代的学生学习目的也很明确,就是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选择多样化的时代:随着时代的发展,读书“做官”已经不是大学生唯一的出路。一方面“做官”的名额少了,向上发展的机会小了;另一方面比“做官”更吸引人的路子开始多起来了。有的人下海了,有的人出洋了,有的人当买办了。分配的政策也变了,由原来的统招统分逐渐的开始有了双向选择的成分了。但是大多是人还是去了国有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虽然很多人在那里干了没几年也就走了。大学生的名头依然是光鲜的,虽然比起那个时代的暴发户们来说显得有些清贫。据华为无线部的周博士介绍,当年他有个同学到了重庆永川的中电24所工作,衣服是不用自己洗的。只要把脏衣服放在门口,就会有小姑娘主动的过来帮他洗,就好像是传说中的七仙女下凡一样。他这位同学去了第一年恋爱,第二年结婚,第三年生子,第四年跳槽到了一个更好的单位,小日子过得其乐融融。这个时代的学生们在学校的生活开始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他们做了很多今天的大学生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的事情。TCL通讯部的总裁刘飞说他读硕士期间倒卖过钢材,而且还说他的那些硕士同学们基本都在倒卖钢材……

上大学为工作的时代:高校毕业生的分配方式彻底变为双向选择了,读书也不能直接去“做官”了。读完了书,就等着找工作呗。在于找什么样的工作,那就不知道了。大学的课本开始越来越远离实际了。市场化给中国社会带来了空前的活力,新知识新技术不断的更新,而大学课本还是一成不变的。好在大学生这三个字还不算掉价,工作虽然不如以前好找了,但是凭借大学生这三个字找个地方混碗饭吃还是不错的。书自然是没什么人认真读了,大学里四大必修课:双扣、逃课、挂科、恋爱开始流行起来了。反正学到的知识不是错的,就是没有用的。(郎咸平说)学生活动开展的红红火火,高校社团也是多如牛毛。上大学为了啥?为了带上大学生三个字,然后找个饭碗。不过这饭碗是越来越不好找了,一位98年入学的大学生(大扩招的前一年哦)很自嘲的写到:我读初中的时候去工地干活,每天可以挣30块钱。等我到大学毕业的时候,为啥用人单位就只开出每个月工资800块钱呢?我那年还没扩招呢。

上了大学却找不到工作的时代:大扩招的时代来临了,原本就开始不那么好找的工作开始更难找了。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却在抱怨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在这错位的环境下,迷茫的一代大学生诞生了。当然,我也是那迷茫一代人中的一份子。书,依然没有多少人愿意读。因为还是不知道读了有什么用。学生活动逐渐死气沉沉下去了,大家心焦着呢,谁能放宽心去搞那些玩意。学校也开始改变了,因为学生的就业也关系着学校以后的生源和口碑。但是大家都很迷惘,不知道该做什么,该怎么做。于是多数人选择了麻醉自己,那么在电脑游戏中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流连忘返,要么在上上下下的抽动中得到肉体的慰藉。有少数人选择了坚持,继续只做着读书、考试的事情。这大概源于他们中学养成的学习习惯,也可能是他们觉得这样可以让他们稍微安心。还有的人选择了去干别的,既然大学教育不能给他们带来工作,那么他们就通过其他渠道去获得工作。于是有人干起了传销,有人从事了服务性行业,当然更多的人是去做了正常的社会兼职,并通过此培养了自己的综合素质。还有极少数人,就比如说我啦,游戏也打、学习也学、各种考试也考、社会活动也做。这里面有的人是什么都没有做好——主要是说我啦。也有的人是什么都做的不错——是谁我就不说了,相当牛B的一个女生啊。这是一个思想混乱的时代:课堂上门可罗雀,考研、公务员考试补习班里却人满为患;正常的考试大家都是临时突击,对各种乱七八糟的认证却趋之若鹜;学校安排的实验没几个人认真做,却花了大把大把的银子去上一些其实也没有讲啥的培训班。这里面需要检讨的很多,政府、学校、学生,都需要检讨。详细的内容我将在后文提到。

上大学投资自我的时代:严格的说投资自我的概念在大扩招时代就逐渐开始被人认识。但是长期以来思想的混乱使政府、学校包括学生以及其家长都没有认识到这一问题的实质。不管愿意不愿意承认,上大学变成一种投资行为已经是一个事实。在认清这个事实以后,很多问题就很好解释了。以后大学毕业生就业好坏,与政府、学校都没有直接关系了。这就好比投资股市赔了钱,你能怪谁?让政府把你赔的钱退给你?还是让证券公司承担你的损失?很显然,这都不可能的。所谓人背不能怪社会,命苦不能怪政府,投资失败了,还是得自己买单嘛。

投资时代政府、学校和学生的责任:政府作为一个管理者,首要的任务就是规范市场,同时积极引导市场,创造更多的投资渠道。比如是不是大力发展一下高等职业教育、非学历培训等等。让普通的民众不但可以买“股票”,也可以买“基金”、“国债”……同时要规范投资行为,杜绝“幕后交易”,消除各地区的“交易不平等”现象。学校作为投资场所当然应该先完善硬件设施,提高“服务人员”的水平那个,为方便“客户”提供其需要的服务。而学生(可能也包括学生家长)作为客户,作为投资者,无疑是投资时代最重要的因素。政府和学校所做的一切都是辅助性的,学生(及家长)所做的才是决定性的。首先,应该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投资项目。所有的人都读大学吗?一门心思的只读书吗?读完了本科都硕士读完了硕士都博士吗?很明显,这些投资的选择应该由投资者自己决定。当决定投资了以后你充分运用了“投资工具”了吗?“服务人员”给你提供的信息你都认真了解了吗?“投资机构”为你提供的硬件设施你都充分利用了吗?你认真的经营了你的投资吗?当你投资失误了你做出什么补救措施了吗?这一切,都是作为一个上大学投资自我时代的学生必须要思考的、必须要掌握的。当然,如果条件允许,学生还可以去投资“港股”、“美股”嘛,干嘛非在“A股”一棵树上吊死。

任何一个时代来临的时候,都将提供机遇和挑战。首先转变观念,迎接挑战的人,必然抓住机遇。遗憾的是当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不确定机遇是否已经过去。那么就让这篇文章作为那些还在“股海”里苦苦挣扎“新股民”入门教育篇吧。让他们搞明白大学这个投资场所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