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莫

【老莫的呕心沥血之作】写在就业季之前

0
阅读(32542)
呕心沥血之作,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眼7月份就要过完了,再过一个多月又开始进入就业的季节。今年毕业的学生就业形势相当的不好,连带着马上就要找工作的明年要毕业的学生也是忧心忡忡。整个弥漫这一种焦虑与迷惘的气氛。

最近看不少同学又开始焦虑这件事情了。由于之前曾经帮朋友的公司也面试过应届学生,因此有一些心得体会,所以在这里想简单的谈一谈。需要说明的是,以下主要是针对应届本科就业谈的,应届研究生同学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参考。

首先谈谈所谓的就业难问题。其实当下的就业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难题,自从08年金融危机以后,全世界的经济虽然有所复苏但是就业却一直没有好转。什么伦敦骚乱、希腊暴乱、占领华尔街之类的,都是年轻人就业形势不好的外在表现。而中国由于经济环境相对封闭,反应要更滞后一点。直到去年才开始逐步表现出一些问题来。

其实现在的就业问题,尤其是中国的就业问题,主要是“结构性”就业矛盾。而且是长期以来积累下来的结构性就业矛盾。所谓的结构性矛盾有一句很经典话概括:千万人未就业,九成岗位难招人。很多时候并不是企业不招人,而是招不到合适的人。招不到合适的人又分为若干种情况, 比如乱世奇葩多啊……比如价钱谈不拢啊……比如工作性质和学生心理预期不符啊,这些都是可能的。从学生的这一面说,90后的学生(包括80末了)由于成长在一个物质相对丰富,社会环境相对开放自由的环境,所以很多人自我意识比较强。对于他们而言,委曲求全这个词简直是奇耻大辱,应该个性飞扬才是自己追求的。而从公司的角度上来说,越是形势不好的时候招人越是谨慎,越要减少人力成本。换言之在形势好的时候招几个吃闲饭的也没多大关系,因为营收比较好。但现在营收不好,多招一个人就是成本,所以得想办法少招点人才行。更主要的是公司也越来越没有耐心去“培养”一个人,因为在“培养”的这个过程中,这个人对于公司来说是完全的负资产。即便是培养,也想找点靠谱的人来培养,所以筛选也一刻不敢放松。而现在,呵呵,说实话靠谱的人真是太少了。

之前去帮朋友面试过一次,之所以请我去帮忙面试主要是他们发现我去面有几大好处:1、他们的工程师虽然很专业,但是由于太专业了,往往只懂某一个方面的知识点而已,不如请我这个知道分子过去可以问各种问题,蛮节约人力资源的。2、工程师,尤其是是有一定资历的工程师已经离学生时代太远了,和学生在一起面试往往是鸡同鸭讲,聊不到一起去。3、我对高校中的各种奖励、比赛情况要更加熟悉一些。所以总的说来我的“性价比”比较高。

但这次面试的结果却大大的出乎我的意料, 100多人参加笔试,到最后没有招到人。这帮学生找工作态度也不可谓不诚恳(其实也从侧面反映出工作确实难找)。因为当时是现场笔试然后马上阅卷(都是选择题,连填空都没有),等我赶到时工作人员正在改卷。只见外面有不少学生还不愿离去,时不时来打听一下说到底结果出来了没有。但是非常不幸的是,守在外面的好像笔试都没过……这说明其实考得不好的学生更关心成绩什么时候出来。

由于是春季招聘,其中有很大一帮是考研落榜生或者说是考研落榜边缘人。但从我面试的效果来看,考研成绩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水平。因为后来我选择上的几个人,结果后面都是上了线的去读研了的人。总的说来这帮人里面大部分是本科过得浑浑噩噩,最后到了要毕业了,自己也没有去面对就业市场压力的勇气。最后研究生没有考上仓促上阵,自然在就业的时候就表现不佳了。比如电子科大某专业某女生,面试的时候号称自己是考的清华。然后一问成绩,数学考了92分……92分啊,少年,哦不,少女……我记得当年我教过的某个学生复习了三个月不到,也考的是这个成绩吧。就这您还考清华啊?其后面试的时这帮人也表现极差,让我觉得考不上也算是正常的。他们通常一上来就习惯性的找托词:我之前由于准备考研如何如何,所以就没有怎么准备找工作如何如何……换言之就是说我面试表现得差一点很正常啦,面试官你要宽容我啊!当然,如果是普通的工程师去面试,这也许就成了糊弄的托词了,虽然工程师们也没有那么傻啊。但是遇上我了,真不好意思,您几位不是考研嘛,那咱们就聊聊考研专业课呗。我绝对就从考研的专业课里面提问,而且还是特简单的问题。其实几个问题下来,很多人就被问得哑口无言了(一般来说有一半以上的人第一个问题就答不上来)。然后这时候他们通常又找一个借口说:考研都结束1一个多月了,不太记得了。哎,少年or少女,也难怪你考不上啊!当年学过一遍,考研之前复习几遍,做题也算是翻来覆去的练过的无数遍。就这样你还能在一个多点月的时间里就忘得差不多了,说明你这复习效率简直不咋地啊。所以说,考研的时候请务必认真复习,因为等到你考不上再去就业的时候,你往往是赤裸上阵,形势就大不容乐观了。

 另外一大类呢,则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在本科没学到什么东西的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人。用Dota的术语来比喻就是等级又低(成绩一般)、操作极烂(没有特长)、装备又差(不是二代)、还没加光环(没有名校背景、证书、获奖等拿来装点门面的东西)。其实这类学生是最可怜的,尤其是在这行市不好的时节里。只能是卖个好态度,祈求下能不能有谁大发慈悲让他能获得一个工作机会。听朋友说之前曾经出现过一个学生追着这公司投了三次简历笔试三场,最后确实动了恻隐之心还是让他们进了面试,但进了面试以后他们除了一而再再而三的表决心以外实在是无法让人看到更实际的东西。我之前还认为这种学生到了工作岗位以后不是应该更加珍惜工作机会并更加努力么,朋友尴尬的一笑说以前他们曾经也这么的认为,觉得“态度”决定一切,但后来发现这是错误的。他们也曾经招过这种“态度好”的学生,但到后来却发现个个都是打麻烦。因为这种态度,仅仅是在面试、笔试那一刻表现出来的暂时的态度,却并不能反映出一个人“长期态度”。那么什么能反映出一个人的“长期态度”呢?朋友说按照之前和中华英才的HR专家交流以后发现,还是得从学生自身的简历上所反应出的个人经历来看。一个人过去以什么样的态度在对待他的大学生涯,那么很大可能他就将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职业生涯,除非在这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经过了什么事件促使其发生了重大的蜕变或成长,是否按照人的惰性来说他是很难改变的。我对此表示过异议,认为学生总还是需要成长的。但朋友说的也对,成长应该是在大学校园中就完成的事情,公司作为一个盈利性机构,如果要在毫无把握的情况下去赌一个人的“成长”,这个风险性未免太大了一点。尤其是对于小公司而已,这种风险往往会更难以承担。那些大公司大可以招成百上千的人进去,过个一年半载从里面淘汰了一大半的人,自己也照样可以转。小公司则不然,在人力预算比较紧张的小公司,裁撤一个人以后就意味着有一块工作没人做了,往往会给公司带来麻烦。这个问题后面会更详细的讲一下。

还有一大类也是比较可怜的,就是当年选专业的时候“脑子进水”的那一类。更为可悲的就是这类“脑子进水”的人本科毕业的时候又往脑子里面装了点水泥,明明本专业由于各种问题就业已经很困难了,还傻不拉几的去读了本专业的研究生……其实很多时候书并不是读得越多越好的,对于一个本科生去找一个专业不太对口的工作,公司的HR往往还表示能够理解。但研究生毕业了去找不对口的工作,这个时候如果不去拼下爹,估计就很难实现了。对于公司而言,招你这个外专业的研究生和招个本专业或者相近专业的本科生到底哪个划算?即便是培养一个完全不懂的新人,公司恐怕也更倾向于培养一个本科生。原因有很多,最根本的还是从薪酬待遇和稳定性考虑的,即使你表示无所谓,我拿本科生的薪水就行。但公司恐怕不会真的放心说就给个本科生的薪水来请你这位研究生。这其实是中国“学而优则仕”、“惟有读书高”这类长期传统的社会心理作祟,按道理说国家的各项法律、政策早就在反复重申“同工同酬”,事实上和情理上也确实应该按照岗位和实际的工作考核来支付报酬,但是高学位就应该拿高工资这个思想整个社会思潮层面却一直根深蒂固,短期内难以改变。市场其实是最能检验能力的地方,直面市场竞争的公司其实早已经从前几年的人才高消费中觉悟出来了。以合理的薪资请到合适的人,才是最佳的人力资源实施方案。公司政策很多时候要远比学生、高校更加实际也更加直接。在这次招聘的时候就遇到什么XX工程、什么XX制备专业的研究生来投做网络工程师(主要是网络管理和维护外加一点建设规划之类的,算是传统的公司IT部门升级版)。问朋友怎么办?当然是简历直接扔掉……有人可能会说这样太不公平了如何如何~但现实是,所谓的“公平”其实是很主观的,公司的招人是要通过尽可能少的代价(包括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找到合适的人就ok了,并不是非要多么公平的排出个一二三名来。首先朋友的公司招这个职位就定义为招本科生,因为网络工程师的工作性质就是要求实践性很强的,去了要把那么多设备玩熟练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而掌握如何使用这些设备其实不需要研究生学历。其实本科都有点高了,有一定的计算机和网络的基础知识即可。只是朋友的公司算是有点外企背景,里面有老外,对学生的英语有要求,不然其实找专科也行。其二就是前面说了,找一个非专业的研究生还不如去招一个非专业的本科生……如果这里面真有被“冤死”的人才,那也只好算了。因为招聘时间有限,要加快找到最优解的这个速度,只能先做一次排除。而且现在是大学生“绝对过剩”的时代,也不是前几年“相对过剩”的时代了。哪个专业都有一大拨毕业生在那等着,本专业的尚且排在那等着挑呢,外专业的也就先靠边休息一下吧。所以,真要发现自己这专业没前途或者自己对专业没兴趣想改行的,趁早就改了吧,越到后面其实越难改行。

前面零零散散说了怎么多,都快写成散文了。小G同学又要嘲笑我的作文水平差了~其实确实是真差。哥们当年虽然当过大学文学社团的领导,出过书办过报,但主要的职责是拉赞助搞经费,组织比赛排版面。不过这也对,马云又不是程序员,一样领导阿里巴巴淘宝网。当领导的不一定是专业出身的人嘛。后面就聚焦一下,应届生面试的时候公司一般会看什么。这也是综合了之前和中华英才网的人力资源培训师的一些建议、朋友公司招聘的一些原则和我的一些感受而成的,各位仅供参考吧。

第一个看的当然是成绩。时至今日,很多外企还是“唯成绩论”。当然,随着这些外企的本地化程度提高,他们也发现中国大学的成绩其实并不太能说明什么。作为应届生而言并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读书说到底就是这么几年来你的“主要工作”。虽然说在当下的中国大学成绩好其实并不能说明什么,但是成绩不好却恰恰可以说明一些什么。成绩不好无非有两种情况:1、学习能力有问题,2、学习态度有问题。学习能力有问题,那么就说明你这人能力不行呗。读书-考试是一个相对单纯的任务了,尤其是大学的考试,很多课程说白了只要智商中等以上人的花到一定的时间,考个70、80分应该还是可以的。如果这么单纯的任务都完成不好,那真到了工作岗位上估计也很难胜任。如果说学习态度有问题,这个又得分开两部分来说。一部分是因为不太喜欢这个,所以就干别的事情去了,比如去搞个社团什么的(就和我当年一样,哈哈),这样的人通常会有其他的特长或者经历,可以留到后面慢慢查问。另外一种就是因为不喜欢,所以就浑浑噩噩的过了这么些年。按理说呢,这里面还是有些人可以挽救一下的,但是公司没有义务去做这样的挽救工作,也没有必要去承担这样的风险。所以这帮人也一般就直接pass了。不过呢,偏偏这帮人里面经常会有人出来表决心说:虽然我大学几年没有好好学,但是我到了公司一定会好好干的……少年or少女……图洋图森普啊!你拿什么来证明呢?靠赌咒发誓喊口号就能顶事,中国早就是宇宙第一强国了。中华英才的培训师一直就在强调过往经历的重要性,说话都是要拿出根据来的。

第二个就是看学校了。这里又有人要跳起来说若干的如何如何了~当然,明面上都规定了不应该歧视如何如何,而且也有打官司说招聘明显要求学校是211、985的属于歧视。但是呢,暗地里作为一个筛选条件谁又能怎么着呢?公司招人属于公司内部行为,只要明面上没有歧视,还能由法院判决非把你招了不可?但是之前也一度不解为什么要把学校作为一个筛选条件,因为就我看来所谓的211、985里面水人也是一堆一堆的。但后来发现看学校其实也是有道理的,也是减少HR工作的一种有效的方式,还是确保不看走眼的一种办法。为什么要看学校,首先就要说到高考制度了。中国的高考是什么,是一个全民参与的盛大事件,也算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就国内考试而言,高考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也还是可以的,虽然现在也有各种问题。那么参与高考的学生呢,也是全力以赴的在参加高考,类似于韩大少那种不参加高考也可以潇洒的或者的人毕竟是少数。既然在这个大家都全力以赴参加的考试中,你在和别人的竞争中落于下风,和第一条看成绩一样,高考成绩还是能说明一些问题的。而且这里面学习态度有问题的情况还可以被很大的排除,一般就可以看出学习能力是不是有点问题。所以学校对应的高考成绩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当然,这不是最主要的。此外还有几点:1、各个学校的成绩“含金量”是不一样的,都是80分,A校和B校怎么比?我们之前接收保研生面试的,某外校保送生(能拿到保送起码是专业前几名了嘛)问到后面逼得我们都没法问了,连他们学的通信原理的教材是谁写的这样的问题都问出来了……所以,如何在拿到不同学校的成绩单时如何抉择?参考学校的等级算是一种方法。(当然,后面还要介绍别的方法。)2、这个也是朋友吐槽以后总结出来的,即使在两个人面试过程中不分伯仲甚至二本学校的表现略好,也要优先招一本的学生。这个我开始也觉得很奇怪,这是什么狗屁道理。但是朋友却说了一番还说得过去的道理——大学环境对人的塑造。因为好学校的学生,所接触的学生的层次肯定是要高于一般学校的学生的,学习条件、环境、教师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也不可同日而语。他们之前也曾经招过在某些学校里面看上去还不错的学生,但随着后面工作的开展这些学生的不足立马显现了。其中最致命的一点就是自我期望值比较低,工作畏难情绪明显。因为这些学生在他们能接触到的那个层面、那个圈子里面觉得自己还是不错的。对于什么是“优秀”缺乏一个正确的认识,到了岗位以后可能他自己认为已经做得不错了,其实还差得很远。而他们要改变这种意识,往往要用上一段时间甚至一直不愿意去改变。而好学校的学生呢,虽然他自己不一定多优秀,但好歹还是知道点优秀的人是怎么样的,因而对自己的定位要更清楚一点。换言之知道自己其实不算个啥,到岗以后应该更能摆正位置一些。这也是看学校的原因之一。当然,如何看学校呢这个还是一个学问,211、985固然也是一个参考,但是往往却并不能说明所有问题。因而朋友的公司在多年的招聘中其实逐步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原则与方法。比如他们以前还去重庆招聘,现在则基本不去了。其实重庆原本不过是四川的一个地级市,变成直辖市之后为了配套直辖市的身份,相应的大学才逐步升级。由专科而学院,由学院而大学的不在少数。个中缘由就不说了,哈哈,说多了重庆人民又要骂街了。

第三个呢,就是看证书了。首要的就是四六级。虽然很早教育部就明令四六级和学位证脱钩,但是四六级仍然是各个学校抓的大头。很多无知的少年or少女总认为四六级无足轻重,其实是大错特错了。四六级考试是目前大学阶段唯一的全国统一性的考试,虽然现在四六级作弊现象严重,乱象丛生,但是要横向比较两个不同学校的学生时,四六级依然是目前为数不多的相对权威的依据。更重要的是四六级是有具体分数的,这样就可以更加清楚的看出二者之间的差距。至于其他证书呢,还可以有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托福、GRE、雅思 、托业等其它英语考试证书,思科CCNA等公司培训认证等。但这里面除了英语四六级和计算机等级外,其它的证书由于不是人人都去考的,所以反而参考价值要差一些。另外由于这些证书的考试费用都很高,所以不建议大家为了就业去专门考一个。所以对于相对比较差学校的同学,如果想要证明自己为自己争取到一个相对客观的评价,一定要重视四六级和计算机等级考试,有了这个才有和别人比较的基础性指标。

第四个就是看获奖了。获奖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学科竞赛获奖,类似数学建模、电子设计、英语竞赛什么的。另外一类属于是什么优秀党员、三好学生之类的。第二类获奖由于和我面试的时候涉及不大,我也没有太去关注这一块,因而到底如何评价呢我也不是很清楚。学科竞赛奖呢,是不同学校之间学生横向比较的又一方式。因为这类比赛(当然要校级以上的)都是很多个学校在一起参与的,如果能在其中获奖,起码还是说明有那么点可以拿出来比较的。朋友的公司后来要再招相对不是那么好学校的学生的时候,是否获得过省级及以上的学科竞赛奖作为了一项重要指标。拿到这些赛场上去比过的学生,再怎么说也算是被拉出去溜过的骡子和马儿,起码是见过世面的。有这些了以后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面试的时候有的可聊的,直接可以就他参赛的那些事情聊开了。

第五个是看实践经历。这里的实践经历包括了所谓的社会实践、学生活动、生成实习/综合实验/课程设计等。这类也可以分为学术性的和非学术性的。先说说学术性的,很多学生抱怨说企业经常要求应届生有实践经验是不科学的,大学期间怎么可能有实践经验呢?其实这是误解,学习期间的任何与实际动手有关的实验、课程设计、实习都可以认为是实践经验的一种。为什么企业要问这个?因为这其实是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真的适合搞这个专业或者说他到底投入了多少时间和精力在学习上的一个重要层面。因为众所周知,大学里面的实验和实践类课程相对于那种要白纸黑字考试的科目,要求要低的多的,很多时候鬼混都能过去。但正因为这样,恰恰能够反映一个人最根本的态度,如果所有的实验/实践课程事事都靠鬼混 ,要么说明你对这个专业是在是没有什么兴趣,要么说明你这人做事态度就是个鬼混的态度。而现在很多学生的误解恰恰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实践经验丰富,在上面堆了一堆所谓的项目。结果一问呢,要么就是还没做完,要么就是没有做出来,这样就直接被pass算了。而非学术性实践,往往则会成为人事面中间提问的起点。因为HR不能光听你介绍说自己性格如何如何的好,多么阳光多么开朗,他们希望听到的是你从处理具体的事务中做事方法和思路来反映你自己的情况。而这恰恰就是需要从实践经历中询问得到的。所以虽然实践经历排在第五,但其实前面那四项都属于板上钉钉的,拿到简历一看基本就是一目了然的。面试也就没什么可聊的,总不能聊你考四六级紧不紧张,作没作弊吧……

最后的最后,才是看笔试和面试的表现。一般来说笔试属于是“淘汰差”的方式,也就是说把明显很差的那部分人给排除掉(这不代表这部分人人数少哦……这部分人往往还很多)。而剩下的很难用笔试来判断了,因为笔试不像是正式的考试,没有把握说让所有的人都是在最佳的状态去考试,单靠这个还是不可靠的。 而面试的表现呢,很多人往往误解是在那口若悬河谈了半天就是面试表现的好,却往往没有把关键信息传达过去。面试不是展示口才,而是展示你的过往经历以及从过往经历中反映出来你这个人的性格、能力以及对这个职位的适应性。最终要挑选的人是适合这个岗位的人,而那些陈谷子烂芝麻的事情是没有人有兴趣来了解的。在面试时曾经有人由于实在没得啥可说的,最后居然开始说自己当年高中的时候是如何如何的牛逼……额,少年,其实你不如这个时候说一下你爸是谁,信息量可能还大一点。

而在面试完了以后,通常会让被面试者向面试官提问一下。这个时候呢,其实面试官是在对被面试者做最后的考察。如果他提的问题是关于工作性质或者将来的工作内容的,说明其实他对这个职位很感兴趣,职位也是对他有吸引力的。而如果他提的是关于收入、未来发展的呢,说明吸引他的不是职位和公司本身,这样的人往往在后面即使给了机会也不一定来,来了以后呢也不见得安心工作。而至于那些提些莫名其妙的问题的呢,要么就是本身是个奇葩,要么就是完全没有搞清楚状况。

最后提一点小建议,如果你现在年纪还轻,那么尽量让自己能够拿得上台面的、能写到纸上的东西多一点,尤其是有客观标准的证书、奖励之类的,或者成绩好一点也行。如果你已经快找工作了,那么唯一能做的就是让自己的简历严谨一点,写在上面的不要有明显破绽,让别人问起来的时候也能做到基本对答如流。面试的时候抓住问题重点,如果没听清楚问题就多问一下。大家都很忙的,没有空在那听你瞎扯淡。

最后的最后,你爹妈或者哪个至亲要是足够牛逼,以上我说的你可以全部当放屁。但是请注意我说的是足够牛逼……悲哀的是很多人的爹妈明明也就是那样了,还总是以为能顶多大事似的,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