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lzhu

电子技术应用专栏作家——芝能汽车。紧跟技术创新,助力行业发展。

把自己最精华的经验分享出去

0
阅读(2208)

   今天正式完成了所有正文部分的工作,一共10章目前是299页。明天一早就会发给编辑进行初审了。

   非常有意思的是,我老婆问了我几个问题?
1. 你写的书是不是你最精华感受最深刻的东西?
2. 你不怕被人学去,大家都学会了你怎么办?别人比你厉害了怎么办?
3. 万一被抄袭怎么办?
 
    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也和同事探讨了我们的美国和欧洲的同行之间的差距。很多时候我们的传统观念里面,把自己学会的东西和经历到的错误,记在本子上,努力积累经验;就这一点来说,有50%的工程师遇到问题这样做就不容易了。其中50%的人又采取了唯经验论,慢慢变得不爱积累,不爱思考,不爱学习。另外45%属于独乐乐的类型,一个劲的积攒自己的知识,努力展示自己的才华,在受到经验和知识带来的益处的时候也会更加重视这些东西,把它爱惜的藏起来,对外讳莫如深。大概能有5%的人把自己整理的东西不断的厚积薄发整理出来,和同事们一起探讨和交流,一起成长,但是仅仅局限于一个小群体内。这样算算,其实只有50%×5%=2.5%的工程师积累的经验得到分享和重复利用,慢慢得到抽象。这个模型里还有50%的工程师可能转型之后就放弃原有的积累,还有50%由于将经验过于实例化显得非常局限,通过这样一个衰减,有效的知识和有用的东西能够有0.5%留下来就已经很不错了。
 
    最为直观的印象,我们可以看到国外的期刊的文章,日本的技术在线的文章,还有芯片应用资料的文章,大家是否觉得他们把他们认识最为深刻的一部分提取出来,在共享给大家分享成果,获取更高的发展和更深入而准备的台阶呢?当然在他们背后的是一整套企业的行为,一整套的制度可以促进他们去记录,总结和思考发生的事情,错误,成功,改进和革新;正是这样的一种群体性行为使得我们发现,公司的管理层和我们的客户都认为“老外特别专,老外特别认真,老外特别敬业,老外特别全面,老外特别严谨……”,相比较而言,中国的工程师,中国设计中心的产品都很差,所有的源头还是在我们工程师自己身上衍生出来的。从起点而言,我们可能没有怀有善意和经验的老工程师带着,也没有供应商系统而热情的支持,没有完善的入门教材和进阶读物,甚至我们的工程师的期刊文章还不如日本记者关于产品的剖析;但是这都是外部因素,更多的问题是出在我们自身;我们给自己画了一个圈,认为那是我们掌握的经验和知识,是可以安身立命的东西;但是何尝想过随着技术发展快速的今天,有什么经验和知识没有保质期,有什么工程师可以不学习可以原地踏步而与产业的发展保持一致呢?
 
    回到最初,把自己感受最深刻,觉得最为精炼的东西总结出来,写成书籍,我要感谢北航出版社给我这个机会。对我而言这是一个milestone,在写作中我自身有着不断提高,认识也逐渐深入,更重要的是我体会了学习的方法,思考的多角度性和总结重要性。
 
    我倒是希望每个年轻的工程师可以从中学到东西,引发自己的思想,自己能够去验证。我敢说我的书里面有很多的漏洞,毕竟我画了8个月功夫但是我水平有限,因此我很欢迎大家来“找茬”;如果能引得大家说一声,我尽心了,我会非常感激大家,也希望大家读了以后有所思有所得。如果能够在汽车电子零部件这个领域有所突破,我是很有感触的,和欧美工程师共同去工作,去做支持的时候,我不止一次的感受到了不信任,也感受到了差距。能够在自己的行当做到比别人好,想得比别人多做得比别人多,我想后来的师弟师妹们有的是空间和舞台。
 
    最后,写书并不是为了物质,我想分享和成就感也就是一种很大的回报。如果被抄袭和盗版,我应该感到很荣幸。最后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特别是岩兄帮我校对了几乎所有的章节,也感谢烟烟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