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lzhu

电子技术应用专栏作家——芝能汽车。紧跟技术创新,助力行业发展。

电池模型

0
阅读(4500)

   前几天,HRL的一位资深的工程师给我们上了一课,回味良久觉得有些知识还是具有普遍意义,写出与大家一起学习一下。我最近涉及的东东,可能过于偏向特殊领域了,可能不太好看。

PS:此文需要较多的时间来更新,更新ing。

   电池的模型建立,在很多的教科书中文献上都显示出来是传统的模型,最简单的是RRC,复杂的现在为内阻R,正极RC+负极RC,可分为不同的复杂程度。

RRC模型见上篇文章

引入正负极的模型,也可以用这张图更为清楚的表述

在细致的观察电池的特性以后,可以将更多的特征引入模型,以下也是一个不完全的模型

因此可以发现,由于电池的电化学特性,使得整个模型的参量全部是可变的,这对于控制而言将是一场灾难……

      在电动车热潮兴起的时候,电池模型无疑是非常有用的,科研机构,电池厂家,整车厂家都在进行研究和试图整理。着眼点有两处

1.描述电池的状况

   在汽车使用中,需要对电池状况进行检测并对其进行控制,这就需要对与其现实特性进行模型化抽象,才能在具体的控制和管理中进行。在早期的汽车控制对象中,主要是以铅酸为主的,而在家庭应用中,由于电流counter比较便宜,因此也用较为简单的模型来进行管理。

  此块内容其实各个地方多有涉及,不详述。

2.预测电池的寿命

      实际上,整车企业需要来估计不同的条件下,整个电池单元能够延续多少的寿命,这样才能有信心进行质量保修。电池模型的建立(特别是生命模型)将对此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按照NREL的几篇文章中的观点:

Impact of the 3Cs of Batteries on PHEV Value Proposition Cost, Calendar Life, and Cycle Life

PHEV Battery Trade-Off Study and Standby Thermal Control

电池的使用寿命,从出厂开始就损耗了,与存放时间,温度,DOD窗口(这个参数与充放电功率有直接的关系),电压,回收标准等有关。

 

  这是一个相当复杂和很难预测的东西,但是将来的实用化,是必须掌握的数据。可以想见,现在推出EREV和EV的公司,如果对电池进行Warrenty的保证,将会有多大的风险,在国外的某些车,可能是倒贴钱在做。

电池模型的基本分级,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1.最左端:完全基于电化学反应的,First Principle(公理)模型方面

做这方面的都是科学家,通过对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的研究,把整个模型从电化学反应开始进行演进。最后把整个电池模型,形成为至少20多个参数,拥有诸多反应的复杂的集合。不过非常遗憾,这种方法对于研究单个因素是很有意义的,但是对于一个具体的电池,想要从中得出能应用的模型几乎是不可能的。有很多的论文都是在这方面有一些研究,相信电池的电化学工程师和研究人员可能有更为深刻的认识,我读了一些文章,非常的困扰我……

参考的文献

Can first principles calculations aid in lithium-ion battery design?

First Principles Study on Factors Determining Battery Voltages of LiMO2 (M= Ti–Ni)
First-principles prediction of insertion potentials in Li-Mn oxides for secondary Li batteries
First-principles prediction of redox potentials in transition-metal compounds with LDA+ U
Enhancement of electronic conductivity of LiFePO_ {4} by Cr doping and its identification by 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s
First-Principles Prediction of Vacancy Order-Disorder and Intercalation Battery Voltages in Li_ {x} CoO_ {2}
First-principles study of Li-intercalated carbon nanotube ropes
Phase diagrams of lithium transition metal oxides: investigations from first principles
First-principles investigation of the structural, magnetic, and 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olivine LiFePO_ {4}
相信在若干十年以后,可能会有这样的一个模型。不过这个模型是完全不行的……

2.最右端:完全基于实验数据

   最为极端的状况,其实就是各自的厂商在管理电池中做的那样。其实大多数场合下,锂电池的应用环境是相对而言比较单纯的,这样就比较容易采取控制条件下进行一定时间与一定量的测试,根据这样的测试来推测和估计。事实上,这种经验主义和工程做法,基本上都会给决策带来误导。特别在汽车,航空乃至航天下,这种面临大跨度的环境变化下,是无法通过实验与统计的方法来解释的。

实际上,国外有一篇文章《Battery Modeling for Energy-Aware System Design》介绍电池模型是比较好的,里面对于模型的定义与比较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写完这篇文章,实在不知道是不是原创。对于这方面内容的研究,我们只能以学生和借鉴的态度,将各方面进展和状况予以了解,才能进一步的进行挖掘。希望对大家有些用,毕竟我接触锂电池1年多,到现在才刚刚摸到了一些门槛……,惭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