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lzhu

电子技术应用专栏作家——芝能汽车。紧跟技术创新,助力行业发展。

聊聊深度老龄化下的微车交通

0
阅读(1711)

最近在看低速无人驾驶系统的角度,其实可以分割为几个细分的应用,这点在Delphi《Automated Driving Innovative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Safety》P9页里面做了一些归类,我把图重新组合了一些,这里可以分为两个大部分:

1)红色部分

  • 现有私人购买的乘用车,从各个功能演进的角度走,这条路最终成熟大概需要在2030左右。

  • 分时租赁&打车(共享经济)的部分:这也是各家车企和打车服务公司力争的部分,相对早一些,2020~2025年左右。

2)黄色部分

  • 个人交通工具,特别是以ENV、I-road为代表的,为年轻的上班族使用的;这块其实也可以演变为低速无人驾驶

  • 低速无人驾驶系统,主要是固定区域的车辆,限定速度的,重点是讲这块。

QQ截图20160616104146.png


我个人以为,中国面临的问题其实和日本是非常类似的,如下图所示:

QQ截图20160616104207.png

2015年12月31日,上海全市户籍人口1442.97万人,其中:

  • >=60岁435.95万人,占30.2%;同比增长5.3%;

  • >=65岁283.38万人,占19.6%;同比增长4.9%;

  • >=70岁181.09万人,占12.5%;增长2.3%;

  • >=80岁78.05万人,占17.9%,占5.4%;增长3.6%

QQ截图20160616104221.png


  放开二胎以后,可以想见,上(老)下(二胎)对75~90这一段人口结构的人是一种很大的挑战。日本这块由于问题比较多,所以在这块的考虑比较多。

1)道路环境

对比一下上海内环内的道路情况

QQ截图20160616104249.png2)基本车辆和改造配置

2.1 Waseda University Harutoshi Ogai 教授

这是一个基于低速的方案,主要是考虑使用以下的方式来做的

  • 双目视觉

  • 超声

  • IMU

  • 地图

    • GPS

QQ截图20160616104257.png


2.2 东京大学

这里多加了一个Lidar

QQ截图20160616104306.png


   对比下LUTZ Pathfinder,感知输入端由于低速和特定环境的限制,其实大同小异,绝对没有Google做的那么贵

QQ截图20160616104336.png


    此类车型,本质由于和乘用车脱离,认证和将来使用的门槛要小很多

  • 其实未来在国内,低速车倒逼路权,需要有完善的自动道路限制

    • 通过GPS定位和Navi,在某些道路进行警告

    • 通过联网管控来限制车辆的使用

  • 某种程度而言,此类车辆的滥用,使得整个自动化和网联系统加入门类有了更深刻和长远的价值

QQ截图20160616104345.png


   关于底盘电子控制这块,这车都是在输入端解决问题

1)一车直接改造踏板输入

QQ截图20160616104354.png


2)一车直接改造方向盘

QQ截图20160616104404.png

  走的路数都是比较直接的路线,对比下传统乘用车做的低速Valet Parking需要对系统做出的改动路线

A)Bosch的Fail Opertation考虑

QQ截图20160616104412.png


不管是现在几家的想法,想在传统乘用车做点事情出来,绕不过去啊

QQ截图20160616104422.png


B)对应的Conti的未来方案
QQ截图20160616104435.png


小结:

1)中国能做的可能不是上来就是车,而是往下一个等级去做,在深度老龄化的中日两国很多地方是有借鉴意义的。

2)通过交通体系上面的错开,甚至是把老人送小孩上学,和老人出行的时间和上班通行进一步深化错峰,可以做很多的研究和方案,核心还是未来交通通行的效率,为父母和小孩出行真正买单的是我们这些中青年人,这块还是大有可为的。

3)真正已经明显老龄化沿海平原地区的农村,电动+智能化也是一条比较现实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