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信息管控谈起
0赞
发表于 7/19/2010 2:45:57 PM
阅读(30221)
刚入职培训的时候,就有专门的课程提到了信息管控的事情,美国目前加强了出口,把文档,信息和其他多媒体的资料也作为出口商品加以管控,当然也是对于中国的一些法规在不断加强。技术在线上的一篇文章
(五)技术加速向中国企业流失,日企应快速决策主动出击:大众车为什么在中国受欢迎
(六)技术加速向中国企业流失,日企应快速决策主动出击:只顾眼前利益
里面提到了不少的问题,里面不仅折射了中国的企业对于技术的渴望。为了获取技术信息会应用各种手段。信息收集理所当然是企业的重要活动之一。中国企业没有全球企业之间的那种约定俗成的“君子协定”,他们想方设法地从其他企业那里搞到重要的信息。其中既有合法的手段,也有非法的手段。有几个事件作为标志点:
1.美国联邦调查局逮捕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中国籍前雇员、北汽集团现任专业总师郁向东因涉嫌盗窃商业机密和非法侵入电脑系统。在2006年从福特公司辞职前非法取得了约4000份该公司的技术文件。这些文件涵盖发动机、变速系统、车门结构、转向系统等。该男子还被控利用这些文件在中国几家车企谋求职务。该男子自1997年至2007年间在福特公司担任产品工程师一职,2007年1月从福特离职后,先是进入富士康集团,后于2008年进入北汽集团任职。
2. 2007年发生在日本电装的机密信息失窃事件。存储有大量来自公司内部数据库的发动机设计信息的公司配发电脑,被该公司的中国籍技术人员带出公司,并留下了其中信息曾经被复制到其他存储媒体上的痕迹。此次事件之后,不仅是日本电装、整个丰田集团都强化了信息管理。
企业与企业之间,雇员与企业之间客观上存在着很多的非法律约束,有些时候在中国的技术环境也确实让人生畏。什么东西来技术最快,就是用现成的。现成的哪里来,人家愿意给吗?没有人愿意,那么就采取一些合法或者非法的手段。长此以往,工程师的生存环境会变得越来越恶劣。毕竟做技术需要一个最起码的环境,尊重技术和尊重游戏规则,在某些方面不按常理出牌是不可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认同的。
我从写博客之初,就试图整理出一些知识和经验去分享给各位工程师。由于经验所限,学习了很多的规范和材料,在总结的过程中,我遵从最大程度的不伤害我的雇主的利益原则去积累自己的;并且希望能够这样一直做下去。如果不是confidential的东西,从公开发表的刊物,标准,应用文档,白皮书,晚上搜索到的图片和文章中我希望能够可以分享给工程师共同提高,本博客不是抱着盈利目的去走的。
还有一点是我希望遵从原创,哪怕是加入了我的理解,这是一个学习过程。
特别是EV/HEV的东西,较为敏感。很多的想法和总结都是参考美国VOLT的官方博客和论坛上的一些工程师的想法,加以总结和整理的。图片是通过google不断搜索得来。从某种意义上,我希望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能够积累自己的经验,创造自己的想法融入自己的思想,去创造知识;在这一点上,我以前的两位同事张博士和苑领导都给了我不少启示也不断在提醒我,做人需要有底线,做工程师同样要遵守职业道德。
不知道这么说会不会被某些工程师拍砖,不过这点确实值得我们每一位工程师去深思的。
另外说的就是一位加拿大的工程师给我的留言,全文如下。我很感谢legendbb,每位出去的工程师都要面临很多的挑战,至少我暂时是怯弱的,选择留在中国继续工程师的事业。到哪儿都不容易,与君共勉!
legendbb
我在加拿大做工程师,虽然收入净值肯定比国内高,但去掉消费指数和汇率,也不剩几个,更不用说实际购买力了。有房有车,不用顾虑三座大山倒是真的,但两个人工作,孩子没法带,交给父母带回中国了。随便给个数字大家参考,托儿所每个月最少$750加元(4875RMB),加拿大工程师的平均收入也就是$50K(325000RMB/yr)。大牛不论,哪儿都一样牛。$50K税后还剩$38K,房子,汽车,用度扣完,一个月能余$1K就不错了。两个人当然余的多些。 国内待遇差,环境复杂,人口压力巨大,但机会多。不用像我们这里常常担心项目终结外包。加州现在的失业率1/7,我早先在加州做嵌入式的同学朋友全部回国了。
有一点跟国内差别很大的是,在北美(欧洲不知道),外国移民工程师背景最好老老实实做技术,想在白人大公司混进管理层的几率非常低,也难坐住,一旦坐不住了再回头也没戏了。如果公司业务发展稳定,没有太多往亚太移植,很多位置是可以做到很久。但现在显然不是这个情况。
以前听说国内的情况时,到了35岁还在做技术就被人鄙视了,在北美不会这样,相反做销售和底层小管理倒不怎么被看好,虽然大家都有危机感,但危险一旦来临,销售和中下层管理最先开掉。
我们也非常困惑,因为不够牛,不光中国人,第三世界国家来的都差不多,不像白人,专业工作没了,年轻的敢背上书包去欧洲住一段时间,快递、咖啡店、店员他们都愿意干。加拿大很多Engineering背景的本科生,没有机会找到好的研发职位,就转头考CFA/CPA,想搭金融的快车,但这几年的情况也不用多说了,更别说是众人皆往了。本地硕士以上学历勉强搭上研发的入门要求还得需要好几年的工作经验。这时候往往又舍不得转行,只好一棵树上吊着。
出国十年,国内情况了解有限,不当之处请指正,立足北美跟大家分享一下真实地感受。
有一个新的观点,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了顶点,往后的盈利模式(即机会所在)不在金字塔的顶端,而是金字塔的中下层(即发展中国家),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以下,Cornell U. Stuart Heart "Beyond Greening Capitalism at the Crossroads"。
中国人口众多,且这些年的发展模式就是劳动密集型粗放出口,短期之内待遇很难提升,做得好的公司和个人,比比身边的人相信也是得带公平的待遇了,跨国界的差异包含很多的因素,所以也很难得到直观公正的权衡。
个人努力很重要,平台也同样重要,项目、公司、乃至国家都是一个人发展的平台。在哪儿都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