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lzhu

电子技术应用专栏作家——芝能汽车。紧跟技术创新,助力行业发展。

为流程正名

0
阅读(29520)

偶觉得有必要再次谈谈流程,这真是让人又爱有恨的东西。偶再次以切肤之痛表明,没有流程固然可以爽很多天,但是终究是要在反复和推诿的泥潭中不可自拔。
所谓流程,特别是设计的流程,虽然人为的在系统图,原理图,PCB,产品之间多了一些必须要做的工作,但是实质上更是对工程人员的一种保护。从流程中得到的产品性能,产品可靠性,产品的最大负荷和能力,都是有据可循的东西。当产品在后期出现问题的时候,流程文件可以很快的给予设计者很大的信息量去调查。同时流程更是一种强大的工作方式,使得不同习惯不同知识背景的工程师,可以在既定的范围内去设计和考核,很难想象去讨论产品设计不使用一定的范围和工具。
当然初期,制定和推行流程的人,如同商鞅变法一样必定让人诟病的。引入先进的流程,不一定需要一步到位,但是唯独需要推行的却是工程师的平等意识,这点似乎被大多数人忽视。在设计面前,工程师可能话语权不一样,但是却要保证每个人提出问题的权力,缺乏了这点的沟通和交流会,某种程度上是缺乏意义的。国外的流程由于经过长期的积累,形成了一套非常复杂和全面的体系,对于一个缺兵少将而且水平残次不齐的新型公司或者是老牌企业来说,都是相当有挑战性的。唯有抓住几个点,慢慢的扩充和发展,才能慢慢的建立起可行的流程制度,建立起梯队式的工程师队伍。学校里存在的梯队式队伍都是以老年教授为首,青年讲师和博士生为骨干,硕士研究生为打手,本科生混混的体系,并不能够很好的建立起知识传承和流程环节。
按照我个人的理解,让不能够掌握全局,不熟悉和理解所有开发技术的项目经理管理项目运行是一场不折不扣的灾难(如果是在国内开发技术的话),但是这样的项目经理几乎只存在于国外。典型的一老带一新的导师制度其实在欧美都很流行,不过欧美的年轻人较少,通常是只有个别的新鲜血液,对于个人的成长来说,能够向多个Senior 工程师请教是个奢侈而幸福的事情。更多的时候,偶只能翻阅大量的参考文献和规范,去寻求答案,从偶个人由浅入深的概念,能够接触的项目的进行,设计的体验是先决因素,遇到问题能够自己去查,然后总结出来这是第二步,第三是写入到团队的记录当中这是最重要的一步,能够节约整个团队的学习时间和提高设计的效率。
举个例子,当分析一些典型的模型,第一次写最坏情况分析往往是最难得,但是经过团队若干个人的覆盖,后续设计往往能够在前期得到一个清晰快速的结果。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故障模式分析,可靠性,发热等等中。一个流程孕育2年以上,一切都将变得很容易。
当没有流程的时候,系统图,原理图,PCB将变得很扁平。一旦出现产品问题,或者是客户更改,等待设计者的将是一遍一遍的修改。而且由于流程文件的缺失或者粗糙,你发现问题的时间至少长10倍。一个续流二极管的问题困扰设计者2个月,引起临近功能失效也不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偶亲眼见证了11版PCB的项目,这是混乱引起的代价。偶目前也遇到了这样的困扰,希望偶可以早一些解脱吧,否则偶就得进入一个无比巨大的坑里面,仰望星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