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lzhu

电子技术应用专栏作家——芝能汽车。紧跟技术创新,助力行业发展。

互联网渗入汽车业

0
阅读(2087)

  这段时间,随着向多位友人学习,也终于明白了一些,为啥金融资本要投互联网业来打汽车产业。说的直接一些,其实互联网做的不是车,而是一个工具;如果传统汽车业,有一个直接听话,这事就变成了互联网产业的企业家做产品经理,传统汽车业做定制和代工了。事情其实从Urban Mobility开始(The Future of Urban Mobility 2.0 Imperatives to shape extended mobility ecosystems of tomorrow)

  1)短期分析

  下面这个图,很有意思,其实也代表了不同的看法。

  1.1 原有的汽车产业,无论是大小的车企,主要产品是车,所有的企业活动的现金流都是围绕车的设计、工程、制造、销售等环节走的。消费者要通过买车、租车、汽车共享、切换公共交通来实现交通。通俗点说,车企是卖工具的,给了一份工具说明书。

  1.2 不管是国外的巨头也要,国内的几家互联网造车也好。做车,基本是一种行为,是基于信息扩展进入个人行为举止的一种手段。说句实在话,以后Google或者Apple基于用户数据的学习,可以将用户整个行为来分析出来,这种个人化的信息整合,是他的目标。

1.jpg

  所以很有趣的是,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随着信息和数据的累积,这些企业最终是用一种交通服务来替代原有工具行为。这个里面的含义区别甚大,本质而言,是可以建立一个大的生态,把你工作通勤、城际旅游、郊外周末旅游等一切行为分析出来,给你一个解决方案,这个事就有些颠覆了。

  所以说的挺有趣的地方,真正价值大的地方就是to C,把握对个人的渠道,所有宣传也好、忽悠也好,消费者最终会上船的。人或者说消费者,最终是用最简单的办法去做选择。所以对现在这些公司而言,只要活下去建立一个生态,这个故事由谁来做成不重要啊。

2.jpg

  从我几次被做金融的友人打脸的经历来看,未来的发展,就是各种系统之间的无缝结合。做手机做互联网做生态的,比的是谁投入大,谁做的快,谁玩的转。

  以Car Sharing为例,传统的几家做的CAR2GO、DRIVENOW和QUICAR,由于领域的关系,即使做到了产品的极致,限于主业的原因,也不可能去过度切入其他领域。主业的效率和速度由于是制造业,在进入市场和发展市场,或者说拓展渠道的能力上,肯定是有欠缺的。

3.jpg

  对比一下有车的问题

4.jpg

  2)长期分析

  比比谁能先做到罗,一条线确实是传统车企的ADAS演进,另一条线对于深度学习,这玩意太深奥了,需要更多的软件思维去理解了。不管如何,5年布局、10年实验,15年为窗口期,我们都能看得到。

5.jpg

  这个图异常生动啊,现实一点,只要你决定上不上班,就可以了。

  小结:

  1)模式思维和工匠思维之间好像跨度挺大的,不同的人在交流的过程中,肯定是存在老大的差距了。不过换位思考来看,确实比的是谁更贴近用户,谁更效率高,谁的生态圈更全。

  2)有种要被完爆的感觉,要努力学习啊。大家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