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lzhu

电子技术应用专栏作家——芝能汽车。紧跟技术创新,助力行业发展。

法国改补贴政策,英国推迟禁燃时间表

0
阅读(1348)

  欧洲一直是把环保、碳排当作自己追求的目标,随着法国对电动汽车的补贴政策调整,英国推迟禁止燃油车的时间表,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启动调查。我们可以认真评估下,和欧洲人搞双碳做生意是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image.png

  Part 1

  法国电动汽车激励措施调整针对中国汽车销售

  从马克龙讲话,到慕尼黑车展以后,让欧洲人看到了中国电动汽车的竞争力。

  法国政府此次宣布,正致力于修改其电动汽车激励政策,以更全面地考虑汽车制造和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能源消耗。新的措施就是针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施加限制,法国认为中国的能源主要来自煤炭。

  image.png

  法国对电动汽车的补贴一直很高,根据个人收入提供的5,000至7,000欧元不等的奖励。对法国人来说,这些钱(每年超过10亿欧元)最终用于购买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这里涉及到法国对于中国汽车产业在过去几年成就的刻板印象,认为中国的电动汽车成本是不合理的,这其实是整个欧洲的思维误区。欧盟委员会已开始调查是否需要实施惩罚性关税,以保护本土制造商免受进口更便宜的中国电动汽车的冲击,这些电动汽车已经受益于国家补贴。

  法国总统马克龙及政府部长们已公开表示,目标是确保法国政府的资金不会流向中国汽车制造商。法国财政部统计来看,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的激励政策中,约有三分之一的资金用于购买中国制造的汽车,其中包括上汽集团的MG车型、雷诺集团的达契亚Spring和特斯拉的Model 3。法国能源转型部表示,自12月15日起,法国将考虑汽车制造过程中的碳排放情况。电动汽车之前的补贴政策主要侧重于汽车的重量、价格和使用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未充分考虑整个汽车生命周期中的排放情况,这一问题将得到纠正。

  image.png

  根据新规定,汽车型号将会根据政府设定的一系列阈值进行评分,这些阈值包括制造材料、装配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以及运输到市场的能源总量,还包括汽车的电池类型。由于中国汽车制造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煤炭发电,因此这些新标准可能会使许多中国汽车制造商无法获得法国的奖励政策。计划于12月公布符合新标准的汽车型号,同时表示这些标准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因为豁免政策是出于健康和环境考虑而设立的。

  当然对于中国汽车企业来说,在欧洲落地是必然的。上汽集团和比亚迪等中国竞争对手表示,它们正在欧洲寻找生产基地,比亚迪的海豚车型将与MG4和Megane在同一市场竞争,其起价不到30,000欧元。

  

  Part 2

  英国的推迟

  英国首相里希·苏纳克(Rishi Sunak)宣布,将汽油和柴油新车的禁售时间从原计划的2030年推迟到2035年。这意味着消费者可以在2035年之前继续购买汽油和柴油版本的车型。苏纳克表示,这一决定是为了减缓向电动汽车的过渡过程,因为前期成本较高,需要更多时间来建设充电基础设施。

  到2030年,由于成本下降,英国销售的大多数汽车将自行转向电动汽车,而不需要政府干预。英国原计划在2030年之后停止销售新的汽油和柴油汽车,以加速减少碳排放。英国政策与欧盟的类似政策保持一致,但已经引发了争议,实际上我们看到不光是英国,几个汽车工业较强的国家(法国、德国、瑞典和西班牙+意大利)对未来的改变是很在意的。

  image.png

  欧洲车企对新的禁售时间表反应不一,部分企业已经做出了符合2030年目标的投资决策,因此对推迟决定提出质疑和批评。部分车企表示理解,政府需要提供更多的激励措施和基础设施支持,以鼓励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有些电动汽车不行的车企,对这一决定持乐观态度,有助于行业和消费者逐渐适应。英国政府的这一决定可能导致消费者望而却步,减缓了电动汽车充电桩运营商的计划。

  image.png

  

  Part 3

  芝能汽车的判断

  从这几个事情来看,欧洲追求的减排,是很困难的。从电动汽车的销售来看,目前主要是德国、法国和英国三个大市场推动的。

  ●  随着中国电动汽车出口增多,欧洲的短板出现了

  ◎ 欧洲没有电池供应链,也没有电池矿产资源

  ◎ 欧洲在电动汽车时代,没有竞争优势

  ◎ 和中国和亚洲的电动汽车相比,欧洲汽车产业会经历竞争力不足导致的产业衰退

  所以英国政府解释这一政策变化是为了与欧盟的政策保持一致,并且政府仍然致力于实现2050年的净零排放目标。

  ●  我们可以把这一次的事件综合起来看

  ◎ 德国9月开始限制电动汽车补贴,必须是私人,2024年初也要退坡

  ◎ 法国补贴金额保持,但是限制范围,要把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限制针对

  ◎ 英国本来就没补贴,现在告诉燃油车企,你们可以继续销售

  image.png

  小结

  欧洲在没有资源,没有产业发展的条件下,盲目喊出不切实际的目标,对于这些国家的实际需求,我们要做一些深刻的判断,对于在欧洲做长期投资,要评估投资的有效性和迫切性,最重要的是需求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