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lzhu

电子技术应用专栏作家——芝能汽车。紧跟技术创新,助力行业发展。

随笔

0
阅读(3128)

   最近一直在记笔记学点东西,关于部件的需求定义真是博大精深啊!偶老板还真要让我写点中国的需求,还真是不容易的。

与岩兄聊天,以下这段还是很有意思的:

   我现在越来越感觉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很重要。我们以前弄东西总有头没尾,比如他说的checklist,我们会把component、module、system、vehicle混在一起丢三落四地总结一气,然后觉得这个checklist总结的不如老外好,自己就泄气了,不搞了。放到服务器上给大家看,老员工看了看没兴趣看,新员工看了不知所云,就成垃圾文档放到哪里了。
   我们做事之前、之中、之后脑中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或者一幅清晰的框图。往往自己不知道自己处于框图的哪个位置、哪个阶段。由于思路不清晰,往往做事坚持不下去,脑子糊涂厉害了,就索性不做这件事了。---以前我一直觉得国内的自主研发不能够持久是因为战略不够大、资金不够足。其实也许是条理不清晰,团队没有共识,大家做做就卸劲儿了。
   个人的感觉:

   想要做个功能,其实就传感器+电子控制+机械部件执行,整个来说并不是那么难的。如果想要推广至很大的数量,坚持足够长的时间,适应很宽广的环境,还要足够安全。我们就需要一定的方法的,国外的在路上的公司一步步走过来的。在开发过程之中,花了足够多的时间,足够多的测试和验证;整个过程就是不断积累经验和修正的过程,从范围上来说,对工程师,对工作团队乃至公司打得架构都是一般的。花样诸多的流程和工具,都是试图把一个复杂的过程给分解,分解成对一个人来说足够简单的东西,在不断开发中不断成长,然后不断记录和修正,特别是遭遇错误和失效,那一个个的Lesson Learn造就了Checklist,所以汽车OEM为了避免更大范围内的问题,总是在自己的需求书上,写下那些与功能似乎无关的注意事项和要求。这都是企业的经验,更是一个个工程师在一起结成的结晶。
   想入这个行做持久,去各个企业“搬”一些文件和经验来,是一条“捷径”,但也直接削弱了企业的基础,其实建立起工程师成长和流程工具改进的路径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