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lzhu

电子技术应用专栏作家——芝能汽车。紧跟技术创新,助力行业发展。

【一周推书】从“东欧”到“新欧洲”

0
阅读(1932)

这本书的作者功力有些不同反响,从东德落笔,从捷克、匈牙利、波兰和乌克兰国家一一叙述,过往历史、转型改革和现实的民意都有所涉及。读完不由颇为感慨,下篇特别是探讨威权时代的思想活动,推荐大家读一读。

 什么是“面包时代”?

 “面包时代”,这个颇具黑色幽默的名称的并不太常见于公开的报端,这是俄罗斯、东欧的知识分子私下里指人们日常生活的“面包”超越了人类所有其他目标,成为了唯一追求的对象的年代。在这个时代生存是第一位的,人们丢失了精神家园,面包取代了一切,它高于独立思辨、高于道德、高于自由、高于精神追求、高于尊严,只有面包而没有其它。看过苏联电影《列宁在十月》的人都知道瓦西里的那句话,“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当牛奶和面包满足了人们的生活欲望时,“在一个不允许平常人谈论平常事的国家里,”[德·谢·利哈乔夫:《俄罗斯思考》(下卷)军谊出版社2002年,383页。]大多数人厌倦了政治的人都采取了“冷漠和麻木”的“鸵鸟策略”,把头埋在沙子里,不但一般的民众如此就连被称为民族良心的知识界也忘记了自己肩负的使命,浑浑噩噩地“为面包而面包”地活着,他们环绕四周看到的是,历史被压抑、记忆被封存,思想被禁锢、声音被窒息、犬儒主义流行、社会上充斥谎言、在高度一元化的体制下,在个体必须服从权力的社会里,人们被控制的无立锥之地,他们既感到恐惧又自我欺骗,为了生存人人都只考虑自己,小心谨慎的行事,就像套子里的“死魂灵”,人除了空间的肉体在一无所有,不去思考生命、真实、创造以及人类自身的意义。这样的社会是混沌恶浊的、语言是被强暴的、审美是恶俗的、生活是猥琐的,人在内心深处被内在地分裂了,社会的真实性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甚至会出现文明倒退,是非不分、人性丧失的可怕而荒唐的景象。伊塞亚·伯林说,“最可怜的人不是被打倒的人、也不是被打败的人,而是像面团一样被随意揉捏的人”。这时社会主导的理念是,追求生存和现世的快乐,人们生活的意义就是“面包”,“面包”成为这个时代的最高象征,就像奥威尔的小说《1984》(图片90、91)和《动物农场》在现实中上演一样。

东欧、俄罗斯的“面包时代”(下)

  • 苏维埃帝国下的另一个欧洲

  • “专政与消费社会的历史会合”

  • “面包时代”的原因之一:“脑袋撞不破墙壁”

  • “面包时代”的原因之二:知识分子群体的集体失语

  • “面包时代”的原因之三:“冷漠化”与“常规化”

  • “国家是自由人的保护神”

  • 我们在历史中的责任

  • 是的,我们是一小撮

  • “回到哲学中去”

  • “后极权”,还是“后现代”?

  •  转型时期东欧俄罗斯思想界的困惑

  • “知识分子”:凤凰的火中涅

  • “索、萨论战”:转轨前的心路预演

  • “传统再造”:白俄文化中的新旧悖论

  • “路标”再转:世纪之交的别尔加耶夫现象

  •  捷克春秋:哈韦尔与克劳斯之争

  •  俄罗斯、东欧知识分子的两种道德观

  • “双头鹰情结”

  • “积极的不自由”

  •  来自于神的道德

  •  以索尔仁尼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