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lzhu

电子技术应用专栏作家——芝能汽车。紧跟技术创新,助力行业发展。

芝能热点| 车企“不打价格战” 未来还能买到降价车吗?

0
阅读(1570)

  特斯拉以及中国国内的15家车企的承诺不打价格战,是在相关部门的要求下对整体市场的稳定的考虑。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消费者在未来不能购买到低价车,反而能买到更高性价比的产品。

  首先,全球范围内的价格战还在继续。比如特斯拉已在日本市场对Model 3和Model Y的售价进行了下调,Model 3全系车型价格降低约3%,而Model Y全系则降低了约4%。目前,Model 3在日本的起售价为524.56万日元(约合36,362美元),而Model Y的起售价为563.7万日元。这一降价措施使得日本消费者更易购买Model 3,尤其在考虑各种购买补贴的情况下。

  价格战一方面说明车企具备了大规模量产的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普及新能源汽车。

  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中的普及率不断提高,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和熟悉程度也随之增强。即使在相关单位的协调下,价格战已不再进行,但是消费者已经能理性地寻找价格合理、性价比高的车型。

  也就是说,在国内市场如果车企不能推出使中国消费者更容易负担得起和更有性价比的新能源汽车,车企将要面临衰退。数据显示,10-15万和15-20万价格区间的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动车型在市场中占据了42%的份额。这表明消费者对价格合适的车型越来越感兴趣,市场结构正朝着消费者导向的变化方向发展。

  特斯拉在2023年伊始,在国内率先对新能源汽车的降价举措适时而行,符合市场趋势的期望。如果纯电动不降价,吸引力显然不够;同时,这也带动了插电混动和增程的价格下探。

  因此虽然是中国汽车市场不能有台面上的价格战,但是车企都明白,新能源和汽车市场正经历着快速变化,消费者在收入增长变缓以后,更注重价格和性能的比较,对品牌溢价不敏感。

  所以简单来说,以后在中国:

  ● 对于同一款车型,消费者会选择性能更优的。虽然汽车厂商可能不会公开降价吸引消费者,但深度的产品力竞争仍将持续。

  ● 主流的自主品牌已经注意到了燃油车价格体系的重塑,纷纷将发展焦点转向插电式/增程式混合动力车型,这是一种积极适应市场的策略,这些车型会非常具有性价比。

  ● 汽车企业想要生存,必须通过价格体系重塑的方式来实现。短期的价格战或许只是一时,但长期而言,将高价值车辆的价格下调是一种趋势。

  当然,国家期待中国的汽车行业和新能源汽车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因此质量和安全的标准是不能忽视的,必须持续重视。我相信,在企业的深度努力下,中国消费者将能买到价格更合理,性能更出色的车型。